地址:平遠縣平遠通道高新路11號
電話:010-30221144
手機:13930221144/13930221144
聯系人:余小姐
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編:514699
公司观看簡介
【兩會觀察】廣東代表委員關注這些環保話題
作者:高远管理员    发布于:2025-04-28 05:30:21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造,建設美麗中國。“美麗”一詞首次出現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鬥目標之中,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到新的戰略高度。

在全國兩會“下團組”參加審議討論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生態文明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

廣東代表委員認爲,生態環境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抓環保就是抓可持續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建設美麗中國,實現永續發展。


開發技術讓“魚與熊掌兼得”

因爲全社會對環保的要求都很高,人民群衆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也強烈,這對實體經濟企業造成的壓力也比較大。環保的要求勢在必行,是沒有辦法推诿的。實體經濟企業非常重要,譬如制造業,但在目前的大環境下,還處于一個經營比較困難的時期,而環保對制造業有著更高的要求。

環保是不能後退的,實體經濟制造業企業也是不能萎縮的。技術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可以通過技術的開發,來實現既有好空氣,又降低環保成本的目標,保證實體經濟發展,這樣就實現了“魚與熊掌兼得”。

張嘉極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副主席,台盟中央常委、廣東省委會主委,廣州市政協副主席

經濟、社會、環境可三方共贏

作爲一直關注環保的全國人大代表,我最深的感受是這幾年對環境保護的要求不僅是高標准,關鍵是能落實。

環保工作是也许出現反複的、需要長期努力的工作,要確保經濟發展、收入增長還要保護環境,這幾方面都需要協調平稳達到最優化,實現共贏。

過去的環保工作常常是在短期內提升了環境質量,但快速有效的方法並不是完美无缺的,也许會有一些急于求成的做法,出現沒有預計到的問題。今年進入改造開放40周年,過去數十年形成的經驗進入沈澱期,我更關注環保工作的後續發展和長遠設計。

王莜虹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把“綠色”理念貫穿于金融業務

金融是經濟的命脈,要發揮好金融的引導作用,特别是要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引導經濟實現綠色發展。

在具體實踐上,我們以金融引領綠色發展、服務實體經濟、支持傳統産業綠色改造轉型爲主線,堅持把“綠色”的理念貫穿在各項業務當中,例如對于高投入、高能耗、高汙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法的企業,我們堅決摒棄;又如在投資業務上,我們選擇的基本上科技型、環保型的企業,同时從過去的純債權的融資方法轉變爲“股債聯動”,將“金融活水”引向這些戰略性新興産業,實現效益增長和環保的雙贏。

吳列進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中盈盛達融資擔保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讓沙漠開出科技“綠”花

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我認爲要真正地踐行這一點,還要將環境保護與産業扶貧相互聯系。我和研究團隊多次深入南疆考察,當地自然環境惡劣,沙塵暴肆虐,我們在新疆和田地區墨玉縣沙漠腹地建立了中山大學西部荒漠改造與特色資源科學工作站。經過兩年時間,我們已經在南疆沙漠建成了3300畝柽柳生態林寄生管花肉苁蓉高産優質種植示範基地和300畝良種示範基地。

现在,我還在繼續深耕其中。看到沙漠綠化面積一天天擴大,群衆一天天富起來,從靠人輸血到自己造血,看到這樣的轉變,我覺得再苦再累也值。

劉昕





▲全國政協委員、中山大學食品與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長

生態旅遊推動綠色生活方法

作爲一名全國人大代表,我在環保部門工作了18年,現在西藏林芝參加廣東對口援助工作,更切身體會到生態保護的作用和環境建設的好處。

在援藏工作中,生態保護是很重要的內容。我參加廣東對口援建的魯朗國際旅遊小鎮建設,推進生態旅遊,不僅帶動遊牧民致富奔小康、促進了民族调和,同时也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譬如說魯朗小鎮建設過程中,我們加強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興建汙水處理廠和垃圾轉運站,環境更好了,遊客和當地老百姓都有切身感受,也推動了綠色生活方法在藏區的傳播。

黃細花





▲全國人大代表、惠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廣東省第八批援藏隊副領隊

對生態環境的重視恰逢其時

作爲一名全國政協委員,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

国家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进入新时代,对我们有新的要求。在美丽中国的大框架下,党和政府对生态环境有着亘古未有的重视,对自然环境、生态保护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我认为,對生態環境的重視恰逢其時,推进绿色发展、实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人与自然协和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布置必将加快形成。

許玲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副院長

來源/廣州日報

QQ客服
  
腳注信息
版权所有  梅州市高遠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粵ICP備17131414號

橘盟(上海)网络技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