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暑來啦~
防中暑啦~~~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北极在每年7月22-24日之間,南半球在每年1月20-21日之間,太陽位于黃經120°。大暑期間,漢族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俗。
大暑(Great heat),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那个节气雨水多,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重防汛防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爲大小,月初爲小,月中爲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其氣候特征是:"鬥指丙爲大暑,斯時天氣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裏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爲頻繁。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也是白撞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如”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也许下到这个地方,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如。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白撞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阐明白白撞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爲三候:“一候腐草爲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豪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産卵于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因此古人認爲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豪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大暑节气,是以太阳黃經运行到120度时来确定,民间一些自行推算的的确时间,会稍有误差,紫金山天文台担负实施中国的日历编算和发布,作为标准在每年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中正式发表,并以《日历资料》的形式对外发布,的确日期以紫金山天文台测算的为准。
一般計算的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2.83,20世纪=23.65。举例阐明:2088年大暑日期= [88×0.2422+22.83]-[88/4]=44-22=22,7月22日大暑。
例外:1922年的計算結果加1日。
希望還在爲了美好未來奔走的我們都可以保重身體,而難得松劲的小孩們,也要在娛樂之余預防中暑!
梅州市高遠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方法:
電話:010-30221144